当前位置:柒夏锦年>历史军事>明末大寨主> 第五百四十八章 重兵围困,层层推进战术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五百四十八章 重兵围困,层层推进战术(2 / 3)

那么就有机会从山西、四川方向获取粮食。

其实刘云龙也好,陈先赟也罢,他们都不知道,所谓的湖广粮草后勤断绝,确实起了逼迫朱大典率军后撤的作用。

但是不致命。

真正致命的是,大乾军民地方救民会组织以及乡镇政府源源不断的坚壁清野政策,袭扰政策,情报部门暗杀政策。

让朝廷的兵马陷入了百姓的汪洋大海战争之中。

逼迫朝廷兵马不得不过分依赖后勤,一旦后勤出现任何问题,这战争立刻就进入一种没法打的状态。

不然按照朝廷大军以往的操作,后勤断绝了,抢老百姓就是了。

可现实条件是真的不允许啊,大乾的政权已经深入到了乡镇。

那是一种寸土必争的战斗。

当朝廷兵马下乡,下村去收集粮食的时候,早就收到了消息的乡镇官员,会立刻组织全乡的兵马撤退,并留下游击队跟朝廷兵马进行无休止的后方战场的战争。

朱大典其实自己早就烦透了这一场没有休止的战争。

他虽然每次给朝廷上书,都报喜不报忧,甚至也在努力交锋,其实他比谁都清楚,这一场仗到底有多难打。

即便是拿下青州府又如何?

大军继续南下,那边儿便是沂蒙大山了,那才是大乾真正的龙兴之所在。

大乾的兵马如果不能一战定胜负全部消灭,只要有溃兵逃入大山之中,这仗就几乎没办法推进。

所以朱大典才打定主意,在青州府较量,一方面想要消灭青州府的守城部队,一方面也想接着青州府守军做诱饵,吃掉来犯之敌。

待没有了主力部队之后,他再慢慢收拾地方,打治安战。

同时朱大典心里也已经开始在琢磨着退路了,因为作为对手,他真的非常了解大乾。

当前几天得知侦骑报告说张焘所部在汝宁城下遭到拦截,汝宁守军近万人崩溃之后,他几乎顷刻间就有了决断。

当时张焘虽然硬着头皮继续朝着汝宁城发起进攻,但是身在青州府的朱大典却是已经判断出来:粮道是彻底无法打通了。

因为即便张焘杀进了汝宁城,也是很难往外运输粮食了,顶多就是保住他自己而已。

这种情况下,朱大典根本没犹豫,就是做出了全军撤退的选择!

三军主力选择撤退,自然不是说解救畏惧,向河南汝宁府方向进军。

因为大军粮草已经不充足了,如果对方的指挥官胆子大一些,直接冲过来,跟大军较量一阵,那么就会跟尾随而至的山东方向的明军一道,形成夹击之势。

他们虽然兵力跟自己没有对比,但是在粮草稀缺的情况下,只要自己被耽搁三五天,那么三军将士就会直接崩溃给自己看。

基于此,朱大典甚至是连最后攻打青州府都是没有敢打了,当天就已经是带着麾下的嫡系主力撤退,第二天其他部队也是开始撤退。

并在撤退之前还摆下了迷魂阵,同时也没有把撤退的消息散布出去,甚至连其他的高级将领们也是没有告诉他们,只是让他们听命行事。

此外留下了数千老少残弱的部队留守,伪装出大军还在的模样,并且告诉留守的部队,他朱大典可不是撤退,而是要率军去攻打汝宁那边的伪乾贼军,重新打通粮道,你们在坚守几天,很快本大人就能够带着粮食回来了。

这留守的几千人根本就不知道,朱大典是带着部队先往东走了半天,然后一股脑北上了。

毫无疑问,他们被卖了!

卖掉这几千老少残弱的友军,朱大典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,卖掉了他们掩护自己撤退不说,而且还能节省不少粮食呢。

同时,朱大典也迅速做出反应,派出搜粮队,开始广泛的搜集粮草。

既然青州府的百姓不听话,那么济南府的,顺德府的百姓总该要听话一些吧。

同时稳定下来的朱大典,立刻给督师马士英发起战报。

朱大典虽然贪腐,但是却很识大局,知道这种事情根本无法隐瞒。

而是说,自己为了保全军队的实力,直接带着大军后撤了。

虽然撤退的过程中损失有点大,丢了四五千人,另外重型军械,比如佛郎机炮啊什么的更是丢了个一干二净。

请求马大人尽快调拨军械、粮食一批!

他能够被马士英委以重任,担任这十万大军的统帅,自然是受到了马士英的信任的,马士英受到他的来信时,也是刚收到快马送来的张焘惨败的战报。

所以他非但没有责怪朱大典带着大军逃跑,反而是深感欣慰,这能不欣慰吗,如果朱大典没有果断提前几天撤退的话,现在恐怕就已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